Linux Study Lab !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未分类

近况以及一些研究方向

终于有了点空,记得自己还有个博客,上来随便说两句。2023年可以说是得到了一个火热的开头,自从stable diffusion和chatgpt大放光彩后,整个中国互联网似乎都疯狂的吹捧起了AI技术。本人任职的公司也不可例外的加入了这场狂欢,当然了我们都知道,gpt在国内最后一定会被封的干干净净,然后大家只好用什么文言一心,只好用国厂从开源gpt-2抄来的代码做成的垃圾产品。openai的gpt模型也好,各大厂家的各类AI渲染,绘图,语音,建模类也好,能在2023年看到这些基础AI应用的发展和普及,至少比2022年沉闷的气氛好太多了。

从去年的AI绘图开始到今年的AI拟音、AI逐帧动画等我大大小小也都把开源的框架几乎都整了一遍,现在AI绘画已经从需要24G显存资源的训练变成了lora式的补丁;AI动画的进步也非常神速,已经能够锁定角色描绘特征,根据输入源完整的再现一遍内容了。恍恍惚惚就这样几个月下来,最近公司忽然要求把AI的成果整合进业务产品中。说实话,现在的AI无论哪一类应用其实都发育的尚不完全,但老板们似乎都不想放跑投资人。话题也许扯远了,但说真的我不看好国内的AI相关研发场景与方向。我们都明白,我们只能模仿,没有创新。gp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是嘛?

AI是一个一定会离我们普通人越来越近的一项技术,但这个AI究竟是真的AI还是只是一个庞大的数据训练结果集,大部分人其实并没有分辨的能力。当你无法分辨与你交谈的gpt是不是一个真人的时候,只代表它可能通过了图灵测试,但它真的拥有自己的智慧么?如果AI真的拥有了自己的智慧,它就不会回答“我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不是么?对于未来AI技术的发展也许会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出现拥有真正神经网络的智慧体,也许忽然openai说他们已经有了。

近期上映的流浪地球,550w的设定已经基于量子计算机了,它可能就是一个拥有完整神经网络支持的真实智慧体。而电影中的朵朵依靠与550w量子计算网络的数据合并拥有了“完整的一生”,也许到那个时候数字生命真的可以实现,但已逝去的个体其实已经完成了“种族”的转换,活在数字世界的这个个体与生物个体已经出现了哲学上的悖论。就好像电影中的朵朵并不是生物体图恒宇的女儿,只能是生物体图恒宇的电子宠物罢了。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实现这些科学技术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恐惧人类那渺小的寿命在宇宙尺度不值一提,是否会恐惧“厄修斯之船”般的数字生命,目前尚不得而知。

本来我想在博客上分享一下几个框架搭建的教程,但无耐ai相关的框架现在更新的太频繁,教程内容现在还无法固定,还是请各位有兴趣的人士自己去github翻翻吧。

发表我的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必填项